点击数:34862014-08-12 12:37:14
基于现实条件理性分析后的创新效果,保证适用、经济的前提下,造型庄重美观,恢宏大气,符合时代精神。恰当的呼应了乡村环境的历史条件和未来诉求,使建筑在乡村发展的空间地理与时间沿革两条轴线上找到妥贴的位置,呼和浩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方案的形成。有理由相信,呼和浩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必将成为呼和浩特乡村景观中的丰碑之作,呼市乡村建设的发展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与建设部院、清华院、航空设计院等国内11家知名设计院同台竞赛,经历了5轮方案比选的艰难过程,由方案主持人郭鲲领导的设计组,最终获得了呼和浩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设计任务,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得到省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通过四个多月的设计工作。
项目基地位于如意开发区东河景观带中心处,呼和浩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项目为呼和浩特市2012年重大公益性项目之一。地处自治区新党政办公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拟建的呼和浩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新建星级酒店、内蒙古人大新办公楼地处同一地块,其中会议中心占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米,新建星级酒店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新建内蒙古人大新办公楼占地76亩,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三者在乡村景观、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共享等方面关系紧密,设计中就以上方面做了深度严谨的考虑。
交流中心主楼,总平面规划上。人大办公楼主楼及酒店客房楼采用围合式院落布局,中国激进建筑庭院布局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整栋建筑主立面宛如会议开幕时徐徐拉开的帷幕。方案中巧妙地利用简化的柱廊元素 塑造了西、南两个主要立面礼仪、庄重的气质。立面的设计概念来源于会堂的帷幕。
几栋单体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建筑群, 人大办公楼和星级酒店在建筑造型与立面材质上均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相互呼应。更加烘托了整体气